top of page
Search

信義區30P老公寓 —— 第十三章 架高

  • Writer: L³ Studio
    L³ Studio
  • Aug 18, 2022
  • 9 min read

在上個文章當中,網友IMNOODLE熱心的提問

『不規則磁磚怎麼切?』

磁磚在很多時候要避開水管,電管要從磁磚中間穿過,繞過室內的樑柱形成的角等等,

這些時候都是需要切開部分的磁磚,而不是從頭到尾切開。

這種不規則切除磁磚則需要用這個工具!!


而他切除的方式就是這樣的!(請看下面)


**上圖示意圖截至網路


工地裡面通稱這個工具為『布蘭達』也就是台語發音的BLENDER(其實說實話也有可能是台語發音的BLADE)(字是隨便選的,但是發音是這樣)。嚴格來說這個英文是錯誤的,因為BLENDER本身的意思是攪拌機,(若我們假設他是台語發音的BLADE,那麼就比較接近他的正式名詞,因為至少BLADE的意思是刀片)。


這個的正確名稱是GRINDER(GRINDER有摩擦,碾碎,磨光之意。) 不過其實這個工具到底叫什麼名字也不是很重要的(咦?),主要是讓大家知道需要這個工具的時候要怎麼跟工班溝通。所以如果嫌討論名字這一段太長的話,麻煩請跳過,往下面繼續看。

不同於只能夠從頭到尾劃一條線並且將磁磚攔腰折斷,


(磁磚切割機,使用方法是先將把手從外往內拉,在磁磚上劃出一條縫,在輕輕的敲擊,

磁磚自然就會順著劃出的線條一分為二。)這個不知名『布蘭達』先生主要的用途就是可以根據需要的

形狀隨意切割,任意切割出不規則的形狀。


比如說從地磚下穿過磁磚聳立而起的中島冷熱水管以及電管周圍的磁磚便是這樣切割開的。

這些管子四周圍是使用矽立康代替填縫劑完成的,因為這樣不僅在施工上比較便利,而且矽立康的伸縮性也比較足夠,能夠更有效的確保不會變形。

說到填縫,我們上次漏講了為什麼填縫劑跟鋪設磁磚不可以同一天進行的原因。 鋪設地磚要注意的是地磚鋪設完畢之後,不可以在同一天之內填縫,其中有以下幾個原因

1.磁磚如果還沒有完全乾燥,施作填縫劑時,可能會造成磁磚遊走移動的現象,之前辛苦量的水平等等就都報廢了

2.磁磚如果還沒有完全乾燥,他下面的益膠泥可能會被擠壓出到磁磚表面,造成不平整

3.磁磚如果還沒有完全乾燥,填縫泥跟遊走的益膠泥可能會混合在一起,嚴重一點可能還會把水泥地水堆擠出來,造成三種泥水混合地困擾現象。

其實所謂地隔天(24小時)只是一個參考時間,磁磚跟黏著劑乾化地時間受天氣,濕度,溫度等變化影響,比如炎熱的夏天磁磚就會乾的比較快,溼冷的冬天磁磚就會乾的比較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夏天施工,工地裏的各個工程乾的比較快,而且日光的時間也比較多,方便施作。)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大多數的師父都會等到隔天才進行填縫的作業,因為過了24小時就可確保磁磚已經乾了。

磁磚施作過程尤其重要(其實所有工種的施作過程都很重要,特別是看不到的作業),因為磁磚一旦乾燥固定,到時候若有什麼問題要維修就會很麻煩,要把整塊磁磚依邊緣先切線,然後將磁磚敲碎之後才能取出磁磚碎片取出。切割磁磚外圍的時候又要小心不要傷到隔壁磁磚邊緣(這是非常困難的作業),切跟敲的時候又要很小心不要切太深,否則一個不小心切到水管家裡就淹水了!!!(而且維修起來超級麻煩)。


講到維修,這裏教大家一個小撇步,設計中島的時候,盡量把管線埋在走道下面,

(藍色是冷水管,紅色是熱水管,電線也可以埋在這裏)冷熱水管從外面的熱水器拉進來,經過廚房到中島旁邊的走道,再進主臥室的浴室,然後到客廁。


不要埋在中島低下,如果將管線埋在中島底下,乍看之下好像因為不需要另外牽支管到中島水槽的地方而比較便利。但事實上,若到時候如果有問題需要維修,必須把中島整個拆開移位才有辦法維修。光是需要掀開磁磚就已經是大工程了,如果還要加上移開中島的櫃子,絕對會讓你後悔當初沒事幹嘛裝潢。

磁磚講到這邊就告一段落了,今天這篇明明就叫做「架高」,結果說了一堆磁磚上的事情!

那就回歸正傳,來說說木材吧!

說到裝潢裡面的木材就會想到木地板。這次選用的地板是最近因為清理方便,皮粗肉厚 吃苦耐勞,CP值高而被廣泛使用的超耐磨地板。近年來超耐磨地板被廣泛使用,因此他跟拋光石英磚一樣,因為廣泛使用所以不管是廠家方面,還是施工方面,技術都頗為成熟。再加上很多海外大型地板商在台灣也有分公司,因此品質不良,CP值低的超耐磨地板就容易被淘汰(這也是資本主義的好處吧,若品質不好就不二話被淘汰。)

超耐磨地板的特點就是.......超級耐磨!!!!(請不要圍過來圍毆我!!)

除了耐磨(廢話!)之外,超耐磨地板也較一般地板不容易吸水,因此也比較不容易變形。

為什麼超耐磨地板比一般傳統地板耐磨又防水呢?因為超耐磨地板其實不是木材做成的。

更正,超耐磨地板不是整塊原木做成的。


**以上是超耐磨地板的結構圖,結構圖參考馬來西亞地板公司「伊諾華」官網。


超耐磨地板的最上層(以上圖片中的 A)為耐磨層。超耐磨地板能夠有這麼高的評價,最大功臣非他莫屬。這種時候就不得不歌頌科技的日新月異跟建材的進步能力。超耐磨最表面的耐磨層,是由一種名為三氧化二鋁的原料做成的。他的屬性有些類似陶瓷跟玻璃,此原料具有耐高溫,耐磨擦,耐化學性(若用化學清潔劑),以及絕緣性(不容易導電等等)的優良特質。

B層的裝飾浸膠層就是各個地板公司表現自己的時候了。這一層最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因為他是唯一的「一目了然,一摸就懂」以及最能夠表現設計風格跟花紋的一層。超耐磨地板的花紋,仿造木種紋路的相似度,摸起來有多浮凸立體的等等的問題都取決於這一層,所以他的衣著樣貌是極其重要的。

再下來就到超耐磨地板的主體,密集板了。稍微回到前幾段以前,介紹木地板的時候所說超耐磨地板是一種「似木非木」的現象。他為什麼似木非木呢?因為剛剛介紹的2個表層A跟B都是以科技完成的仿真木頭材質,但是圖中的C,也就是「密集板」,嚴格來說材料是木頭,但是他又不是實木。

密集板是一種將木頭磨至纖維之後再進行人工壓縮而成的人造木。他雖然是人工製造的木塊,

但是原料卻是活生生的樹木。這現象造成他有一種似木非木的感覺。密集板正式的名稱為高密度纖維板(簡稱HDF),High Density Fiberboard。所以這種時候要小心不要買到MDF,也就是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 ,密度越低的密集板品質越差。高密度纖維板(HDF)的密度超過850kg/m3,中密度纖維板(MDF)的密度則介於600kg/m3 至850kg/m3之間,若密度低於 600kg/m3 則是低密度纖維板。所以有時候如果看到地板包裝是英文的,記得在「材料」那一行找HDF,若是MDF則比較不耐用。

因為台灣造林業生意蕭條,以及土地大小方面的限制,台灣大多數都是直接進口國外的MDF或是HDF來加工。MDF 與 LDF 的原料大多是松木與橡木。松木比橡木還要廣泛被人使用因為松木要成長到可用的的階段不會很久。松木的質地較軟,不論是強韌度,還是抗膨脹係數都來的比橡木要差,若是有的選擇且有預算的時候,



特別是在台灣這種濕冷的天氣時的地方,還是建議用橡木的密集板,他會比較吃苦耐勞。對超耐磨地板製作,功能,效用等很有興趣且希望再進一步了解的網友們可參考

很多時候,釘地板不單單只是「釘地板」而已(?)一個家既然要重新裝修,自然會希望它用起來舒適方便,地面的平整度,自然也在這其中。翻修後將地面改成無障礙空間是這次工程的要點之一。大家或許會覺得無障礙空間是因為 極其懶得抬腳開始衰老的身體 常常踢到摔倒 要為未來未雨綢繆。但是大家都錯了!這家的無障礙空間僅僅是為了讓家裡的毛孩子來回走動暢通無阻!

屋子裡沒有高低差有很多的好處,除了腿腳不方便之人也能行動自如之外,整體也會有擴大空間的視覺效果。另外,沒有高低差的時候地板跟磁磚的交界處也比較好處理。但就如裝潢裡面的任何一項東西,有好處就必定有他的壞處。無高低差的壞處就是他比較花錢,因為比較低的那面一定會被迫升高來配合比較高的部分,若遇到石英磚跟木地板交接的時候,石英磚通常會是比較高的那一部分(因為他光是底部黏著就需要大約5CM的高度)。

這種時候,地板就要升高來配合石英磚的高度才能夠行成暢通無阻的無障礙空間。

地板升高的這項工程叫做地板「架高」,顧名思義就是將地板抬起來,架在比較高的地方。

架高的地板其實就是天花板角材的鏡射。也就是說天花板是將角材排成一個個九宮格,

從樓板垂下來後再全部用矽酸鈣板封起來。架高的天花板其實原理相同,

只是他不需要跟天花板一樣日日夜夜與地心引力抗衡。

架高地板的第一步驟就是要雷射出水平線。



圖中的師傅在雷射線下面有放一小塊板子,那個板子是測量的基準,板子的長度就是雷射線高出石英磚減去超耐磨地板厚度的長度,只要將角材上緣與小木塊下緣對齊,地板架高的高度就會與石英磚地高度相同。

聽不懂我在講什麼的人請看以下繪圖


讓我們回到實際施工現場吧!

當繞牆的角材到達房間的另一端的時候,曾經做過外X陽台的這個家的陽台部分就會比原本的室內要來的低,所以這裏的角材相較之下就比房間的看起來要高。


圖中還可以看到從地板下穿過去到牆外的冷氣電源供應線。



這家唯一留下來的櫃子,原來拆開之後下面是長這樣的(上圖中的水管與上上圖中的水管是同一條)。


當繞著牆壁,作為基準線的角材都固定在牆面後,將酵母片塞在教材底下做支撐點。因為需要架高的高度沒有到兩個教材的厚度,所以會用木片來做支撐。鋪好一個區域的教材之後,就會上底板(就是超耐磨底下的木板,有了底板踩起來才會比較踏實,而且聲音比較小)。


差不多鋪完一半的架高地板跟底板之後再來鋪另一半的地板,這樣施工起來比較方便。

架高地板跟鋪設水泥不一樣,一旦打釘子完成了之後就可以直接踩上去了。


另一間房間因為地勢的關係,要架的比較高,所以可以看到九宮格疊放的角材。



架高地板的角材,每個九宮格的格子長跟寬都最好不要超過一尺(大約30公分),這樣踩起來才不會感覺空空的,也比較不容易有聲音。


遇到地板下的電管的時候,角材就要像摩西過海一樣讓出一條道路了(說到摩西過海,電影「出埃及記」比我想像的好看,雖然帶有濃濃的宗教背景,但是電影本身不會讓你覺得他是一部傳教作品)。

將將將~~~~

我們終於要開始正式鋪超耐磨地板了!!

現在的超耐磨地板大多推廣「無膠無釘卡扣式」。顧名思義,就是不用膠水,不用打釘子,每塊板材的兩邊都有做一公一母的卡榫可連結。卡扣式的好處就是不用釘子就不會有釘到水管跟電管的可怕可能性了。但是卡扣式也有它的壞處,就是他前期,在還沒有完全把完全服貼(也就是地板跟底板之間的空氣還沒有被完全擠出去)之前,可能有部分位置踩起來會比較空一點(其實這也有立刻處理的方式,只是屋主要自己檢查並且叮嚀地板商,他們才會來處理)。雖然很多家超耐磨地板都提倡以後可以將卡扣式的地板拆掉帶走,但是我實際上我沒有碰過住了N年以後搬家要把地板帶走的屋主,若有一天我搬家我應該會試試看。



鋪設地板之前,會先墊一張防潮墊,再鋪上超耐磨地板。遇到牆面時,要如圖中一樣,在邊緣處留1 CM的伸縮縫。雖然超耐磨地板的主體不是實木而是再製的纖維板,但木纖維畢竟曾是活的東西。所以還是會隨著天氣熱漲冷縮,如果牆邊沒有留伸縮縫,地板就會因為擠壓而翹曲,嚴重一點可能還影響卡扣的功能性。如果有釘踢腳板,那麼這個伸縮縫就會被藏在踢腳板裡面。如果沒有釘踢腳板,這個縫隙就會被矽立康填補起來。矽立康本身就是塑膠的一種,所以伸縮性極強,不影響伸縮縫的功能性。



看師父默默辛勤工作的樣子。

我們就不要吵他們讓他們繼續工作吧!!

這一章也差不錯到此結束了。希望大家下次也能來捧場支持!


謝謝大家的支持,請準時收看下一章!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