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新店區19P租屋房 —— 第九章 鋪設

  • Writer: L³ Studio
    L³ Studio
  • Aug 19, 2022
  • 5 min read


上次介紹了廚房跟廁所的磁磚,這次我們就來介紹陽台的磁磚吧。


現在陽台牆面普通普遍貼扁扁的長方形磁磚,也就是大家說的「二丁掛」。「二丁掛」其實意指一個標準尺寸,5.5 X 23,的磁磚。磁磚尺寸會因為材料,燒製過程,燒製時間而產生一些

尺寸上的變化,所以通常台灣「二丁掛」標準尺寸是指未燒製之前的尺寸。但一如現在很多的名詞,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都把「二丁掛」拿來形容這種長方形,適合貼在戶外的磁磚,不管大小是不是符合標準規格。


在考量了一陣子之後,這次挑選表面看起來像凹凸不平的石材,摸起來有一點沙沙感覺的磚,且如果仔細看,磁磚上面還分佈了一些灰色點點。


把磁磚翻到背面,大家可以看到他沿著短邊呈鋸齒狀的(雖然鋸齒很大很大),這是為了更有效的抓住攀附水泥,讓他固定在牆上。磁磚背面有時也會印磁磚公司的名字,名字一來是能夠達到廣告的作用,而來也可以當作指標,文字可以充當箭頭,讓師傅知道哪一邊磁磚朝上,哪一邊磁磚朝下。

再來就是決定貼法。二丁掛有很多種貼法,每個呈現的效果都不太一樣,所以要看屋主比較喜歡哪種感覺而定。


**上圖截至網路


比較普遍的貼法有「橫貼」,也叫做「直丁」,顧名思義就是直直的往下貼,形成統一的長方形田字勾縫。這樣的貼法會使得線條更俐落延長,但也有些人認為這樣貼會比較呆板,這就見仁見智了。


另外一個非常普及的貼法就是「1/2交丁」,很多時候直接叫「交丁」。這種貼法每排都錯開半個磁磚的尺寸,造成磁磚交錯的樣子。有時候可以搭配顏顏色上的深淺不一,造成有些俏皮的效果。


這次選的貼法跟交丁類似,有寫人把他叫做「3/4交丁」,也有人稱之為「37交丁」(此唸作三,七交丁,不是三十七交丁)。顧名思義這種貼法是由一開始的1/2演化出來的交錯貼法。 確認好貼法之後師傅就會用紅色筆畫出基準線。大家可以看到圖中的紅線是以三個磁磚的寬度為一個單位,且有兩條基準線,先畫好兩條基準線才知道到時候交錯的時候要相隔多遠,每三個磁就畫一條線是為了確認不要貼著貼著就歪了或是間距越變越大(也可能越變越小)。


不是先抹好整片牆的黏著劑再貼磁磚,這樣等你貼完東北角,西南角早就不知道乾的跟什麼似的。所以其作法是一邊抹,一邊貼,以畫線的宮格為單位黏著貼上。


當然一如任何貼磁磚的作業,一定會有需要裁切的部分,這時候就要用磁磚切割機把磁磚沿著畫線的位置切開。


每做好幾整排的磁磚就需要用鐵尺兩一些是否在一直線上面,如果沒有就需要東敲敲,

西敲敲,把磁磚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就像之前給大家看過的廁所磁磚鋪法,其實貼任何磁磚都需要先用抹刀帶鋸齒的那一面刮出

一條條的痕跡之後才可以貼磚,這樣是為了確保磁磚跟黏著劑之間的抓力。



說著說著,陽台磁磚就貼好了!!

話說上次停留在這邊,說要再來加菜,然後.....

嗯,「然後」什麼都沒發生。

等等!看客別走啊!!

所以我現在把「然後」寫出來了!!


磁磚貼完了差不多就到了安裝冷氣的時候了。這次的工程因為某些原因,所以冷氣一次安裝的時間比平時都要晚。什麼?你問冷氣安裝不就是冷氣安裝?哪來的「一次」還是「二次」?NONO,那你就誤會了。

現在的人大部分說到「冷氣」指的都是有室內室外機的分離式冷氣。當然,我也不是說現在就完全沒有人安裝窗型冷氣了。不過真的很少看到要裝窗型,大部分時間都是遇到想要把窗型拆掉的。因為窗型冷氣雖然建議售價便宜,但是他的使用電費就相對昂貴很多了。而相對的,雖然分離式冷氣的購買價格要比窗型的幾乎貴一倍(視品牌而定,可更貴或更便宜),但是他比較能夠利用小額度的電來造成最大程度的冷空氣循環,進而造成空氣涼爽。

傳統的窗型冷氣,排氣,給氣都是在同一個冷氣機裡面,這也是為什麼他必須是「窗」型,因他需要一半在室外,一半在室內,才可以達到從室外抽氣,通過窗型冷氣的冷媒設備加以冷卻空氣,然後在出冷風到室內空間。

**上圖截至網路


分離式冷氣,顧名思義,就是將傳統的冷氣「分離」成兩台。因此分離式冷氣的優點不僅是平均使用下比較省電,另外一點就是分離式的室內機可以自由的擺放在室內的任何位置(但冷媒管長度會增減),而窗型冷氣因需要接觸室外,因此局限於安裝在外牆/窗戶上。

再來說說冷氣安裝的部分,剛剛不是提到冷氣有「一次」,「二次」安裝之別嗎?原因就是冷媒管跟木作。冷媒管是一條粗粗的白色管線,室內機跟室外機的關係我都喜歡把他形容成(或許不是非常恰當)母體與孩子的關係,而冷媒管就像是臍帶。室外機(母體)抽空氣之後將空氣通過冷媒管(臍帶)提供給室內機(孩子)。冷媒管若安裝正確,其實是不會因為使用而耗損(應該說耗損量時微乎其微)。冷媒管只要一旦安裝正確其實是不用再去管它的。


我們的「一次」安裝就是在決定好室內冷氣機擺放位置後,預留安裝室內機需要的冷媒管,

後將冷媒管遷到外面的室外機。


為了讓冷媒管可以從室內通到室外,窗戶右上角開了一個洞。



師傅將冷媒管從開孔穿過,繞過鐵窗,沿著鐵窗底部放置。


一路再用束帶將冷媒管跟冷氣底部連結在一起固定,最後再繞到室外機(預留,室外機需要二次安裝時再裝。)


冷氣需要「二次」安裝的用意再此顯現出來了!(有嗎?)大家有看到窗戶上方的窗簾盒嗎?所謂的窗簾盒就是木作師傅做的,隱藏窗簾桿的地方。很多時候窗簾盒會做的比較高,然後兼做隱藏冷媒管的機關。圖中大家可見從窗簾盒裡面露出來的冷媒管。


客廳的冷媒管也一樣,其實嚴格來說冷媒管只有到一半左右的位置,所以不需要做整個牆面的假梁(假梁顧名思義就是假的樑),不過大部分的時候為了完整性,會整個牆面都做木作。


這種圖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從木作窗簾盒中露出來的冷媒管了!

再此這篇文章又差不錯告一段落了。

距離完結只剩兩個章節了!!!


謝謝大家的支持,記得收看下一章!


 
 
 

Commenti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