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新店區19P租屋房 —— 第八章 石質

  • Writer: L³ Studio
    L³ Studio
  • Aug 19, 2022
  • 6 min read


今天全篇要來講貼磚這檔事。不管你是請設計師,找工頭,自己找工班,或是自己接案都逃不過選磁磚這件事情(只是若請設計師就有已經搭配好的不同組合提供選擇,正所謂花錢是大爺)。不過挑磁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進到磁磚專賣店,看的眼睛都花了還未必知道自己在看什麼。


一排一排的磁磚放在很像書櫃的滑動軌道看板上供人參考。不過這「參考」之前最好稍微想自己要什麼樣的質料,色系,尺寸,等等。一個個磁磚放在牆上確實很漂亮,但是不是每個都適合貼在自個兒家裡的,當然也有不是每個都有預算施作的情況。選磁磚除了磁磚本身的價格考量外,他施作的價格也是考量之一。比方說,原本預估的磁磚施作是軟底的 30 X 30 磁磚,但是你最後挑選的是木紋磚,那麼就不只是要支付磁磚的價差,也要支付鋪貼磁磚的價差(木紋磚因為鋪貼方法較為繁瑣,所以收費會比較高)。

之前有人問過我「磁磚是真正的石頭嗎?」

「是.....也不是。」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什麼叫做「是也不是」?

嗯,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這一點吧。

我們現在所為的「磁磚」其實使用各種不同性質土壤石頭,比如黏土,石英,高嶺土,陶石,長石,等各種土石,研磨成粉末,再依照不同比例調和後,以模具壓縮成行,最後再經過高溫燒製而成的加工成品。


燒製的過程還分為濕式及乾式兩種。濕式就是將陶土加水拌制可塑性狀態,再以擠壓的方式或是鐵模加壓成形。乾式則是將陶土乾燥後研磨成粉末,加少量的水以鐵模加壓製成形。所以他是石頭嗎?是!因為他的材料來自於不同的土壤跟石頭,所以他的構成成分是石頭,但是他又不是我們所想的那種「石頭切片打磨整平」後的產物。

磁磚的特性簡單來說就是「粗勇」!他的有點有許多,比如說;

1. 他本身有足夠的硬度,不容易毀損

2. 擁有良好的耐火性,不容易燃燒

3. 具有很強大的斥水性,不容易因潮濕變質

4. 可耐強酸強鹼的清潔劑 摧殘 清洗

5. 色彩花漾不容易褪色或產生變化

總得來說就是美觀又耐用!!

既然他這麼多優點,為什麼不家家都鋪磁磚。為什麼還有人鋪地板呢?這是因為磁磚雖然耐用,但不論是在觸感上或是視覺上面就是少了那麼一層木頭所擁有的溫度。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下不同性質的磁磚好了。磁磚分為壁磚,地磚,面磚,馬賽克磚。顧名思義,所為的壁磚就是用在牆壁上的磁磚,通常這類磁磚會比地磚的吸水率高,因為他在牆壁上,頂多是飛濺的水珠會附著在磁磚上,而不是要泡在水裡的,所以吸水率相對而言就沒有那麼嚴格。再來是地磚,地磚就是鋪在地上的磁磚。這類磁磚通常都會選用吸水率很低的磁磚來鋪設,畢竟地心引力是往下,水珠也是往下的,所以地板泡水是比較常遇到的情況,相對而言地磚的吸水率就必須要比較低了。面磚是我們比較少聽到的詞彙,其實所謂的面磚就是比較大片的磁磚,所以他可以是壁磚,也可以是地磚,通常面磚是指長寬任一邊有40公分以上的磁磚。既然大片的磚有專屬名稱,自然小片的磚也有專屬名稱,而且還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名稱--馬賽克。


大家都知道馬賽克馬賽克,但是大家知道所謂的馬賽克是多小以下的磁磚才叫做馬賽克?

沒錯!不叫做面磚的磁磚就叫做馬賽克(廢話!)也就是說馬賽克是指是指長寬任一邊有40公分以上的磁磚。馬賽克的名稱來自於英文的mosaic。Mosaic最早源自於用碎石頭或是玻璃拼貼而成的藝術品。


**上圖截至網路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應用方式,但是Mosaic藝術在很早以前就被古羅馬廣泛使用,之後更是成為傳教藝術的根基藝術種類之一。

馬賽克磁磚看了就很讓人賞心悅目,各種花色圖案全部都放在一起,顏色活潑生動。不過用馬賽克磁磚,磁磚的成本會比較高,而且如果搭配不恰當會容易看起來比較亂。我個人是習慣比較簡單素雅的搭配,所以通常只會部分用馬賽克然後搭配素色(或近似素色)的磁磚搭配。

OK!讓我們把鏡頭拉回正在裝修的房子吧!


我們先從廁所開始講講吧~~

首先,就先來看看廁所的壁磚。


廁所壁磚如果廁所大小不大的話,我習慣選素色的30X60石英磚。素色有延展空間的效果,如果廁所本身坪數不大的話就建議儘量不要選太花俏的磁磚,因為這樣容易讓空間變得更為狹隘。石英磚屬於較硬的磁磚,吸水率低而平整,貼起來好看(但也考工)。


所有磁磚背後都會有紋路花樣,這樣比較容易吃水泥,才能更容易附著在水泥牆上。


這次的石英磚是格子狀的花紋,通常石英磚中間也會有標誌,提醒師傅們哪一邊朝上。



這是上次介紹貼磁磚的利器(工具),磁磚切割器。貼磁磚不可能永遠都用整磚(整片磚塊),一定有需要切割的時候,若要切的邊角整齊漂亮就需要用磁磚切割器。先把磁磚放在切割器上面,靠緊直角定位,切割器一刀劃下在表面造成一道淺淺的割痕,最後往下壓,磁磚就會沿著畫線列成整齊的兩半(話說切割玻璃也是一樣的方式,不過強化玻璃是不可以再加工切割的)。


師傅的家私當然不止磁磚切割器,也有抹刀跟其他工具。抹刀就是這個帶著木柄,像是一個刀片的工具。抹刀的斜對角兩邊不一樣,一邊是由鋸齒狀的樣子,另一邊則是平滑的邊角。鋸齒狀的一邊是把黏著土上到牆上之後刮出痕跡方面磁磚附著用的,另一邊則是要修正齒痕(有時候沒有畫好)用。


通常鋪磁磚會先鋪最下面一排,這一排會先用電子水平儀鋪設,確保水平平整。這排鋪好後會等隔天再鋪設上面,等到隔天是要確保這一排都不會因為後來鋪設的磁磚而跑位。


有些人會好奇磁磚的縫隙怎麼可以這麼整齊劃一的樣子,那是因為師傅們可是有小「撇步」的!有沒有看到這四片磁磚的縫隙交叉點有個小小半透明的東西?

沒錯!那就是確保磁磚縫隙整齊劃一的墊片,不注意看還真的就沒看到了(擦汗~)。


我鋪,我鋪,我鋪鋪鋪。


當當當當!!鋪好了!!

寫文就是有工程進度無比迅速的好處!


鋪完壁磚之後我們就來看看地磚吧。現在的浴室大部分都是做成乾濕分離,於是地磚淋浴的部分(濕)選用馬賽克,而外面(乾)則是用15X15的小磁磚(其實嚴格來說也算是馬賽克)。



就如我之前所說的,小坪數的浴室我習慣用色單一一些,這次的浴室就只淋浴部分是馬賽克,其他的就用同色系的素色磁磚搭配。但這樣一看,是不是浴室感覺就大一些了呢(實際尺寸為180cm X 150cm)。


一路鋪鋪鋪,鋪到靠近門口的位置。這裏收邊要比較小心,因為門框那邊比較不規則,所以需要把磁磚東切一下,西割一下才能夠對好空隙貼上去。


說到切磁磚就是用這個機器。這跟之前所提到的「福蘭達」不太一樣,這是手提圓鋸機的縮小版。手提圓鋸機的好處是他的鋸片下有一個平台,再切磁磚的時候就可以利用平台的邊來對照磁磚線,這樣比較容易切成平整劃一的邊角。


有時候比較刁鑽的角度師傅就會拿起迷你手提圓鋸機直接切割,不過這個動作比較危險,相對而言就要比較小心,畢竟師傅們可是靠手吃飯的。(別想歪!)


這次廚房的磁磚所用面積很小,大概只有一坪左右。選用的磁磚是30cm X 30cm的。使用的鋪設方法是軟底,也就是鋪設一層水泥,抹平,然後不用等他乾就可以開始施作了。但是施作的時候要穿釘鞋(不是足球的那種),是師傅們專用的釘鞋,主要是減少擠壓面積。


鋪設到一定量之後,如果要站在已經鋪好的磁磚上面就需要墊一塊大木板,這樣就可以品均分配師傅的重量,不會造成個別磁磚下陷的困擾。


一邊鋪設,一邊敲敲挪移來定位。眼看很快就要鋪完廚房了!


謝謝大家的支持,記得收看下一章!


 
 
 

Comments


bottom of page